孟津区平乐镇丁沟村王晓辉返乡创办家庭农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回村发展就是要让大家有钱赚”

近日,在孟津区平乐镇丁沟村,看到水从刚刚铺设完成的喷灌设施中喷洒出来,王晓辉长舒了一口气,“以后浇地可不愁了”。

之前一直从事工程建筑行业的王晓辉,如今可是当地有名的种植大户。1981年出生的他,20岁出头就投身建筑行业,一直走南闯北。多年摸爬滚打后,他在2016年回到丁沟村,准备在家乡干出一番自己的事业。

回到家乡后,王晓辉发现很多年轻人不愿再去种地,而坚守土地的老年人由于体力有限,一年往往只种一季小麦,导致很多土地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2019年,他与几个村民合伙创办了洛阳冠朋种植家庭农场,如今已流转300亩土地,主要种植绿化苗木、小麦、蔬菜等。

虽然是农民的儿子,但从建筑业转行到农业,王晓辉还是有些迷惘。土地如何管理?怎样才能让土地实现最大产出?这些成了他思考的问题。多年的管理经验,这次派上了用场。

1653612773_9280.jpg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产业振兴。王晓辉认为,谋划乡村产业的发展和振兴必须注重人的因素,要按照办企业的方式去调动人的积极性。以绿化苗木黄杨为例,每亩可栽种小苗1.7万棵,一年半后销售时,达标苗木超过1万棵,就说明管理合格。对于工人管理,王晓辉采取基本工资加绩效的方式,如果每亩达标苗木为1.1万棵,则超出的1000棵利润全部归工人所有。

几个合伙人大多种植经验丰富,王晓辉便在资金股之外给予他们一定的技术股,通过合理的股权分配制度,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

“我以前就种绿化苗木,由于资金有限,只种了2亩地,一年下来挣的全是辛苦钱。”合伙人张东海说,如今大家伙一起干,实现了规模效应,收益大大提高。去年,农场第一茬黄杨达到销售标准,销售额就达到40万元。

王晓辉预计,明年还有250万棵绿化苗木达到销售标准,届时又有一笔大收入。为解决绿化苗木生长周期长、回款慢的问题,他通过套种牡丹、蔬菜等方式增加收入,确保农场资金周转顺畅,工人工资按时发放。

“回村发展就是要让大家有钱赚,只要用心干,农村就不比城里差。”王晓辉说,下一步他将持续关注市场变化,动态调整种植品种,带动更多有知识、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年轻人回到家乡,助力乡村振兴。

164783134542665_s.jpg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