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火产业“唱出”振兴好彩头

盛夏时节,河洛乡村遍地金黄。可您见过长得高高的“高秆小麦”吗?见过色泽黑亮、营养丰富的黑小麦吗……迎着翻滚的麦浪,来到涧西区辛店街道昌沟社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各种特色小麦品种让人大开眼界。

“是不是有十足新鲜感、科技感?”说起试验田里的特色小麦品种,昌沟社区党支部书记昌敬锋如数家珍,“未来,这些新品种试验成功后,在豫西地区极具推广价值。”

昌沟的亮点不只是特色小麦。登上后山,漫山遍野都是刚刚种下的北京菊,规模足有3000亩。北京菊可入药入茶,效益可观。“待到秋天,又将是遍地金黄。”昌敬锋满怀期待。

1653979835_9387.jpg

川区保粮食,坡地调结构,而集体参与的理念也贯穿始终。去年以来,昌沟社区以股份经济合作社为支点,推动土地全域流转,引导农业科研院所、社会资本参与合作,实现了产业发展和现代农业发展。在此基础上,昌沟社区发挥洛阳高新区科创生态优势,结合“三清两建”收回宅基地综合整治,提出打造农谷科创小镇,吸引农业科研团队集聚,加快形成科技引领、业态多元的特色农业园区。

“别看如今昌沟产业搞得风生水起,此前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穷山沟。”辛店街道党工委书记马国强坦言。区别于城市街道,也不同于传统农区,辛店毗邻宜阳,属典型的城郊融合型区域。长期以来,以河洛路为界,南侧洛河川区厂房林立,高新企业鳞次栉比,北侧丘陵区却分布着大大小小10多个农村社区,反差鲜明。

“如果一边是繁华城市,一边却是凋敝乡村,那么我们现代化的成色就打了折扣。”马国强说,为此,聚焦推动城乡融合发展,锚定“百亿辛店、万亩绿谷”目标,他们充分发挥区位、人才、市场等优势,大抓特色农业发展,着力打好乡村振兴的“翻身仗”。

昌沟社区现代农业发展好并非个例。相邻的寺沟社区正在谋划一盘都市农业“大棋”。

时下,寺沟社区的连栋大棚果香四溢,小西瓜、羊角蜜等果蔬集中上市,采摘客络绎不绝。“水果全部采摘,蔬菜直供商超,一点儿也不愁销路。”寺沟社区党支部书记王银伟自信地说。

“前些年,乡村发展的着力点在人居环境。未来,只有把产业发展好,美丽乡村才有持久动力。”王银伟说。寺沟社区紧邻河洛路,交通便捷,发展都市农业是最佳选择。去年,社区组团赴山东寿光考察,并很快敲定了田园综合体项目。今年年初,一期16座日光温室、26座日光大棚顺利投用,并盘活西苑遗址历史文化,打造“西苑贡”农产品品牌。

在经营模式上,寺沟社区注重利益联结,采取“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户”方式,鼓励群众返租大棚回乡创业。现在,基地里的“夫妻棚”“父子棚”比比皆是。近期,寺沟社区还将通过申报专项债的方式,启动二期基地建设,致力打造千亩多彩田园综合体。

“正如产业是一座城市的底气,乡村振兴也必须夯实产业兴旺的根基。”马国强说。今年,当地将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认真落实“151”工作举措,引领农谷科创小镇、多彩田园综合体、万邦农产品物流园等农业园区建设全面提速,真正把产业兴旺这台大戏唱出气势、唱出彩头。

164783134542665_s.jpg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