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新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安县铁门镇全面贯彻落实市委乡村振兴“151”工作举措,围绕特色产业加快土地流转,做好“整合、聚合、融合”三篇文章,激活农村生产经营要素,推动“三变”改革落地见效,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筑牢发展根基。
1 整合土地资源,破解发展瓶颈
铁门镇属豫西浅山丘陵区,有种植香花辣椒的历史传统。依托辣椒产业优势,2022年,铁门镇明确建设千唐红农文旅融合示范带发展目标,以整合土地资源为切口,以“三变”改革为抓手,重塑“千唐红”辣椒品牌,厚植产业发展基础。
聚焦特色产业。自今年3月以来,该镇组织人员先后5次外出考察调研,与运营方河南益民控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设运营万亩5G数字辣椒种植基地,通过数字赋能、科技引领、模式创新,示范带动辣椒产业实现现代化转型。
加快土地流转。土地流转是推进土地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生产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村民大会动员、实地勘界、公告公示、签订合同等流程,陈村、蔡东、玉梅等5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先期集中连片流转农户土地3000亩,与运营公司统一签订流转协议,群众、集体按入股份额获取租金和分红收益。流转土地统一挂网交易,采用龙头企业示范带动经营、村集体合作社直营、大户规模经营3种运营模式,益民控股全程提供技术升级改良服务。收益分红方面,商定企业运营“532”(企业50%、农户30%、村集体20%)、集体运营“541”(村集体50%、农户40%、运营企业10%)两种分配模式。目前,全镇累计流转土地入股16889.46亩,让农民承包的土地真正实现从实物形态变为价值形态。
高效整理土地。对已流转土地进行集中连片高标准整理,整合水库、水塘、机井等水利资源,投资600余万元,完成3000亩5G数字辣椒示范方的土地整理、灌溉水网铺设、水肥一体化和土壤检测设施建设,土地租金从每亩500元提升至700元,确保群众稳定增收。
2 聚合发展要素,厚植产业基础
以土地资源整合为引领,带动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聚合,系统构建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
吸引人才回归。对接“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联姻河南农业大学共建职业教育培训基地、人才培养实习基地,培育辣椒产业新农人60名,加速科技成果就地产业化。
促进技术革新。通过运营方技术支持,辣椒产业实现三大技术革新,即田间管理引入土壤墒情检测、气象环境检测、农业视频监控、无人机巡航监测、病虫害预警与防治、辣椒质量安全溯源、专家在线服务等智慧农业系统;推广应用5G无人驾驶拖拉机及辣椒直播机、施肥机、收获机等,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运用小麦、辣椒、芝麻分季套种技术,通过5G智能化种植管理,套种小麦亩产可达800斤、辣椒亩产600斤、芝麻亩产150斤,综合亩均收益基本达到万元水平。
带动资金回流。依托示范方建设,整合庙头、杨树洼、刘杨、蔡东等6个村的上级扶持资金1500万元,建设辣椒加工车间2个、农副产品交易市场1个、冷库3个、农机服务站1个。全部以资产入股方式交由运营商接管,撬动企业投资4000余万元,完成辣椒种植基地、智慧农机、精深加工、仓储物流、期货交割等建设项目。
3 整合体制机制,实现产业富民
坚持以辣椒主导产业为统领,先行先试,完善提升,推动体制机制整合,高度融合资源要素,有效激活乡村发展活力。
促进干群思想融合。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宣传动员,逐户走访沟通,消除疑点顾虑,成熟一片发展一片,示范先行显现改革成效,干群思想有效融合,改革动能进一步释放。
促进产业发展融合。通过整合11个村土地资源,聚焦万亩5G数字辣椒种植基地建设,健全加储销产业链实现就地产业化,带动闲散劳动力就地就业。充分发掘辣椒和地域文旅资源,丰富服务业态,实现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协同高质量发展。
组织联建强根基。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原则,以辣椒行业协会为依托,组建千唐红农文旅融合示范带联合党总支,建立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推进资金、技术、人才、销售渠道等资源共享,在产业链上培养人才,发展壮大党员队伍,以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合力。
活力迸发气象新,农业蓝海再扬帆,锐意进取的铁门镇正阔步行进在乡村振兴大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