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张乡以践行生态发展理念为中心,以培育肉牛集中养殖为重点,把发展壮大养牛产业与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紧密结合起来,鼓励和扶持群众积极发展牛产业,大幅度提升“牛”效益,助力群众致富增收。
一是加强组织引导,形成“养牛合力”。对全乡肉牛养殖推进工作实施“专班推进、专人包保”,成立以“一名班子成员、一名包村干部、一名村委会负责人、一名畜牧专干”的工作专班小组,将养牛产业发展作为“作风能力建设年”具体载体,坚持一线工作法,深入基层,走村入户,以政策解读、大户带动等形式,统筹开展各村肉牛养殖宣传动员及全乡养殖情况摸底工作,累计走访摸排2000余户,形成干部引导、政策扶持、大户带动、群众响应的养牛合力。
二是强化知识培训,提升“养牛本领”。实行乡统筹、村为主体、分组培训模式,充分发挥农技推广中心、畜牧专干等“牛专家”的作用,采取骨干培训、分片培训、入户培训和专班培训等方式,开展“牛课堂”,对选牛、养殖、管理、防疫等知识进行培训,对全乡所有肉牛养殖场户进行全覆盖培训,切实把肉牛产业培育成底张乡农业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目前,全乡开展培训班5期,组织政策解读6期
三是加大政策扶持,扩大“养牛规模”。组织“包村领导、包村同志、畜牧专干、银行工作人员、保险业务员”入户宣讲相关政策,一站式进行技术指导、办理贷款、保险等服务,帮助群众达成养牛无忧,增进养牛信心,进而扩大全乡养殖规模。截至目前,全乡共帮助群众协调产业发展贷款74户560万元,购买牛保险1125头。
四是聚焦绿色发展,改善“养牛环境”。严格落实畜禽养殖场户污染防治的主体责任,各养殖户规范配建雨污分流设施,提高雨污分流水平,杜绝污染外界环境。提高牛粪利用率,与辖区果树、蔬菜种植户签订粪污利用协议,以每吨80元左右的价格销售给附近种植户,达到了粪污还田治理和种植业丰收双赢的结果。强化秸秆综合利用,为养殖户提供秸秆及青储饲料25000立方,每年可为养殖户节约200万元外出进饲料成本;积极引导散牛养殖户集中圈养,消除村庄肉牛粪遍地现象,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把做大做强肉牛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来抓,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努力让村集体和群众实现“大河有水小河满”,为助推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
一是扩大规模养殖。一方面发展规模化养殖,在东南村投资1000万元新建占地144亩规模养殖牛场1个,计划8月底投资3000万元上西门塔尔种牛1500头。在中高村投资120万元新建占地8亩养殖场1个,作为村集体经济项目对外承租,鼓励附近群众散养牛进驻集中养殖。另一方面发展集中圈养。由政府扶持在各村建集中养殖牛舍,供群众群众租赁使用,解决群众没地方养牛和造成村环境脏乱差问题。
二是加大扶持力度。一是对养殖户现有基础母牛给予投保补贴;二是对新建改建标准化养殖场的给予项目补贴;三是对收贮优质饲草的经营主体,给予资金补贴;四是聘请技术人才,免费为养殖户提供动物疫病防控、饲养管理等技术服务。
三是打造产业链条。结合底张现有的优质养牛资源和拥有牛肉加工(于火肉牛加工)企业的有利条件,打造一个集繁育、饲养、加工、销售为一体优质养牛产业链条,形成牛产业品牌,争创全市养牛示范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