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嵩县有“豫西天然药库”之美誉,何村乡作为嵩胡的主产区,覆盖全乡13个村1851户,目前种植面积1.7万亩,其中2000亩基地3个,1000亩基地5个,被授予“河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十强县示范基地”称号。
二、主要做法
(一)政府引导,巩固壮大产业规模。为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我们因地制宜,推行多种种植模式:一是在黄村、花庄等村以户为单位,多户联种,扩大农户自主种植面积;二是以“三变改革”为抓手,村集体流转土地,集中连片种植4000亩,带动群众参与经营;三是在凤凰岭森林公园探索2000亩林药间作模式。同时,出台“四免一保护”政策,免费提供种子和种植技术培训,免费提供采收加工方法,免费提供市场信息,免费提供中药材储藏技术,与洛阳顺势药业集团签订保护价收购协议,解决群众后顾之忧。
(二)提升品质,延长产业发展链条。一是与河南中医药大学合作,精选最适合何村自然条件的优质窄叶柴胡品种,大力发展种源产业,加强良种培育,为群众统一供种;二是举办柴胡种植专业技术培训班,提高农户科学管理能力,培育“人人持证”技术农民,开办柴胡种植培训20余场,培训人员140余人,建立3000余亩精耕细做示范基地;三是对嵩胡产业园进行提升改造,按规范化流程建设晾晒、分拣、冲洗、烘干、包装、成品车间,日处理能力200吨左右,与洛阳顺势药业集团签订保护价收购协议,实现全乡及周边乡镇3万亩柴胡种植、收购、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发展。
(三)积极探索,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结合“三变改革”,组建嵩胡中心,大力推行村集体流转土地、带动群众自主经营模式。集体合作社以每亩500元/年的价格、流转土地2000亩,与专业合作社合作,统一经营管理、统一加工销售,预计两年实现亩均柴胡收益8400元、玉米980元。按照村集体与专业合作社“六 四分”,除去成本可实现村集体收益5628元/亩,其中:70%用于群众分红,加上地租,平均每年实现收益2470元/亩,是传统小麦、玉米种植收入的三倍;3088元/亩用于公益事业。专业合作社收益3750元/亩,除去最大限度下的成本,每年平均最低净利润1030元/亩。另外,群众可通过务工增收1800元左右。探索“油葵+柴胡”套种模式,与乡贤返乡创业企业嵩花食用油公司合作,每亩可增收800元,稳步实现产业多样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