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的慈善故事


微信图片_20250814095011.jpg

按:洛阳是一座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的千年古都,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核心载体。慈善自古传承至今已融入到了中国人的血脉里,中国人骨子里从不缺善意。近期,我们从古文典籍里挖掘整理了洛阳历史上的慈善名人的慈善故事,不定期在总会网站“洛阳历史上的慈善名人”栏目予以刊发。也请读者朋友给我们提供和撰写洛阳慈善名人故事在洛阳慈善网站刊用,共同为宣传慈善人物、讲好慈善故事、弘扬慈善文化奉献文字力量。


很久以前,洛阳孟津的平逢山上住着个叫有蟜氏的部落,这个部落特别有意思——他们把蜜蜂当祖宗供着。为啥呢?因为蜜蜂采蜜从不把花采绝,总是留点给别的虫儿。黄帝就出生在这里,从小跟着妈妈学“蜂群规矩”:好吃的要分着吃,打猎不能赶尽杀绝。就像现在咱们说的“留口饭给后来人”。


11.jpg

(皇帝肖像画)


那时候人老拉肚子,黄帝就发明了钻木取火。他教大家:“生肉别啃啦!用火烤烤,跟煮火锅似的。”还定下规矩:每个部落要留块“公田”,收成的粮食专门给老人小孩吃——这可比现在的社区食堂早了好几千年!

黄帝带着神医岐伯巡诊,看见病人就说:“头疼?来试试我这套穴位按摩!”把草药知识编成顺口溜教给大家,跟现在发健康手册一个道理。最绝的是让乐师伶伦编曲子,说“心里憋屈就唱歌,比打架强”。

有年黄帝累病了,梦见个叫华胥国的地方。那里的人"摔倒不喊疼,着火不怕烫",其实是想告诉大家:心里少计较,日子就舒坦。醒来后他撤了豪华帐篷,带着大臣们吃粗粮,结果老百姓反而过得更好——这不就是现在说的“简朴慈善”嘛!

现在孟津人还传唱着黄帝的歌谣:“取蜜留半巢,打猎放幼崽”。您瞧:超市的“临期食品专柜”像不像黄帝的公田?社区义诊是不是黄帝巡诊的现代版?甚至手机上的公益捐步,不就是把黄帝"多走路少打架"的劝告变成了数字游戏?

老祖宗早就说过:慈善不是撒钱,是让每个人活得有尊严。就像蜜蜂采蜜时留下的那口糖,甜了别人,也暖了自己。

微信图片_20250814100133.jpg

公众号二维码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