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种子博物馆 揭秘种子世界,探索生命起源
□记者 张丽娜 文/图

生命的奇迹

稀有种子

经济作物种子

洛阳种子博物馆一角
■馆名:洛阳种子博物馆
■馆址:瀍河区梁庄大自然研学教育基地(马坡古玩城北)
■看点:植物种子 花草树木
■开馆时间:周一至周日免费对外开放
芒种已过,夏至将至。洛阳乡间前阵子忙碌得很,割麦,收麦,种蜀黍,种芝麻,种花生,种豆……这些农活儿,都得赶在芒种前后完成。
民谚云:“芒种不种,再种无用。”芒种时节雨量丰沛,空气湿润,适合种植有芒的农作物。过了这个节气,种子成活率低,耽误收成。
民以食为天。中国是农业大国,中国人祖祖辈辈土里刨食——没有种子,就长不出粮食。
我们的生活,与种子息息相关。然而对于吃“商品粮”的城里人来说,“种子”是个既熟悉又遥远的概念,不事稼穑、不识五谷之人不在少数。
生命从何处起源?自然界有多少种神奇的种子?老辈人用什么农具种地?一颗种子如何破土而出、顶天立地?
如果你对这些问题感到好奇,不妨去参观一下洛阳种子博物馆。
1 重回田园,拥抱自然
洛阳种子博物馆位于瀍河区梁庄大自然研学教育基地(下文简称梁庄研学基地),是一个专门展示植物种子、诠释生物知识的专题博物馆。
此馆背靠邙山,远离闹市喧嚣,馆内水声潺潺,馆外是花园、果园、农田,鸟语花香,芬芳醉人,连沉闷的夏风吹到这里,都变得清凉活泼。
6月16日,洛阳种子博物馆正式开馆。馆长李建设和研学负责人程猛难掩兴奋。
李建设喜欢摄影、旅行,向往田园生活,对各色种子颇感兴趣。他每到一个地方考察或旅行,都要带一兜当地的特色种子回洛。
种子越攒越多,他便寻思着要建立一个种子博物馆,收藏种子,展示春耕、秋收、冬藏的耕种过程,拉近城乡距离, “让城里的孩子见识一下,花生不是树上结的,是地里长的”。
一个好汉三个帮,亲友们被他动员起来,在田间、山上、河里乃至网上到处搜罗种子。
十年前,他开始逐步营建梁庄研学基地,并向洛阳师范学院、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专家学者寻求学术支持,与其探讨交流,联合共建种子博物馆。
去年,洛阳种子博物馆获批成立。馆内目前种子藏品有数百种,相关藏品种类在大陆首屈一指。
梁庄研学基地的花木如今已长得郁郁葱葱。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到果园见识红皮、红瓤的稀罕苹果,用磨盘把杏仁儿磨成粉做杏仁露;还可以换上农家衣裳,随着工作人员下田干农活,辨识农作物,捡树枝烧火做饭;在草地上搭帐篷露营,听着种子种植、生命起源的故事数星星……
“人类生于自然,依赖自然,又不断尝试着征服自然、改变自然。种子是生命之始,了解种子,能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更好地与世界相处,领悟人生的真正意义。”程猛认为,研学要寓教于乐,“孩子们在课本上学到的东西和现实往往是脱节的,有的孩子甚至不知道面粉是麦子磨的。来到种子博物馆,能够接触真实的大自然,把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2 观察种子,感悟世界
洛阳种子博物馆展馆不太大,面积约600平方米,馆内分门别类,展示了国内外植物及种子500多种。
看点一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种子
植物界是世界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种子植物是植物界进化最完全的类群,世界上目前约有20多万种种子植物。地球丰富多彩,种子植物居功至伟。
洛阳种子博物馆的展架上,码放着许多透明的玻璃罐,里面珍藏着来自五湖四海的种子,它们代表不同的“植物门派”,是生物学植物种属进化的活化石。
我们可以在馆内看到裸子植物旗下的“种子选手”,譬如苏铁、罗汉松、麻黄的种子;也能看到被子植物旗下的“种子选手”,比如小麦的种子。
被子植物是自然界中成员最多、最常见的类群,它又可分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两大纲。
小麦是典型的单子叶植物,它和它的同类小伙伴们,种子的胚只有1片子叶,一棵麦子只长一根麦穗儿。
双子叶植物的种子能生两个子叶,自然界中开花植物大都是双子叶植物的“门徒”。我们平日里看到的花儿,十有八九都属于双子叶植物,比如牡丹、荷花、玉兰、夹竹桃等。
看点二 经济作物的种子
洛阳种子博物馆的展台上,乍看像超市的粮食货架,箩筐内盛放着小麦、大米、花生、红豆、绿豆……在这里,它们的角色不是食物,是种子。
馆内的工作人员按照植物的经济用途,将其分为粮食作物、油料植物、纤维植物、林木、果树、蔬菜、花卉、药材8大门类,揭示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其中,粮食种子,包括小麦、玉米、水稻、高粱等;蔬菜种子,包括黄瓜、番茄、生菜、辣椒等;水果种子,包括苹果、梨、杏、桃等;花卉、中草药种子,包括牡丹、月季、二月兰、荨麻、龙葵、夏枯草等。
还有黄豆、花生、葵花籽、橄榄等油料作物的种子,棉花、亚麻、黄麻、剑麻等纤维植物的种子,罗汉松、崖柏、银杉等林木植物的种子。
看点三 稀有种子
稀有种子,指的是珍稀植物以及外形独特、功效神奇的植物的种子,譬如椰子、腰果、木兰、佛手瓜的种子等。
最稀有的,当属“镇馆之宝”——出土于洛阳含嘉仓遗址的粟。粟就是小米,是古代主要粮食作物。含嘉仓始建于隋代,是古时的国家大型粮仓,这些神奇的粟穿越千年,留下文明的种子。
看点四 多媒体投影演绎种子故事
洛阳种子博物馆的展馆内既有静态展示的种子,也有动态生长的相关植物,两者相互映衬,生动地展示了一颗种子从萌芽到成株,再到开花结果,最后衰败、凋零的完整生命周期。
为了让游客更直观地感受种子的成长过程,了解植物的前世今生,馆内还建立了强大的网络数字化种子信息库, 通过多媒体演示系统,介绍世界各地具有代表性的植物及其种子,通过横向比对展示生物的多样性。
打个比方,如果你想了解英国的植物,点击多媒体投影仪,屏幕上便会弹出英国本土所有的种子信息,输入某一种植物的名字,便可看到这种植物的种子,以及它的起源、进化过程。
程猛说,洛阳种子博物馆已经与洛阳各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在植物学教授的帮助下,逐步发展健全数字化种子信息库,不断丰富展馆资料。
其他的博物馆,大多把人拘束在馆阁之内,游客只能对着沉默、冰冷的藏品,想象历史曾有的鲜活。
种子博物馆,把人从钢筋水泥的丛林里解放出来,让人感受自由,重归自然。